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装修财经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装修财经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家装互联网平台这个行业?
2015年,金螳螂、广田装饰、亚厦股份等公装行业巨头纷纷跨境布局家装;
万科、碧桂园、河南建业也布局家装领域;
腾讯、百度、小米大笔投资家装互联网;
2016年8月26日,京东与极装吉住战略合作推出全屋定制健康家装;
2016年9月6日,国美在线与东易日盛、百合网合作家装一站式解决方案;
红星美凯龙也打造互联网平台。
2016年9月8日,美的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打造智能家居系统;
齐家网网上用户投诉***;
搜房网折腾了一通退出;齐家网一度战略性亏损,改为强化家居板块;
家装
大佬们如过江之鲫纷纷登场,好不热闹,结果呢?尽管有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这样的大鳄加持,迄今家装互联网并没有诞生令人信服的平台,也没有创造神话。研究家装互联网的专业人士各出奇招,可惜都没有说道点子上。
有说要建立仓储,加速物流的;有提出标准化的;有提出***取VR的;有提出线上线下互动的......
不知道是真不明白,还是故意回避问题。
家装互联网之所以沦为“还不如以前的装修队”的状况,根本在于施工质量无法把握。虽然说建材、物流、设计、建立、服务仍有缺陷,但最大的槽点是施工。
互联网企业对家装的流程和机理并不正真了解,而传统企业惯性思维对痛点认识不深,都导致各类创新,最终变为闹剧,没有实质效果,用户体验仍然不佳。
1. 工人还是老工人,工长还是老工长。且不说现在真正有工匠精神的工人少,即便有,劣币驱逐良币,好工人越来越少。
2. 评分体系不健全,没抓住要点。业主打分也好,平台打分也好,装修公司打分也好,都是事后打分。过程中的打分,要么工人不服,要么息事宁人。大家都不肯承认一个现实:没有人比工人更懂工艺,你驾驭不了工人。
如果你同意上面的观点,寻虎就开药方:
1. 必须有换轨思维,建立自己的黄埔军校,培训处自己的工人,从零开始培训。撮合平台可以培养示范队伍,垂直平台就建立完整庞大的新队伍,和原有的工人切割开来。
2. 将评分体系细化,以便加强过程中打分的可控性和及时反馈。比如安装卫浴,以前是一个人来安装,现在我们分为3个人,一个负责坐便器,一个负责洗脸盆,一个负责淋浴房。一来流水作业,质量更优化,二来方便用户反馈和公司考核。一旦评分过低,就换人,长期评分过低的工人开除。每个工人负责多户,避免闲置率过高。也不必担心工序衔接,流程经过一段时间优化,并不难解决。
传统企业原地打转,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不了解施工环节,无法赋能。面对四万亿的巨大市场,犹如米国的军事顾问指导落后的军阀,相较于如此巨额的投资,最终的战果乏善可陈,对社会***是一种巨大浪费。
为了换轨彻底,打造用户满意的体验,无论哪类平台,都必须拿出直面困难用户至上的理念来做事,不落地的理念等于零。没有对行业深刻的体察,就不会有换轨思维,也就无法解决行业的积弊,何来口碑,何来极致,又何来快速?!
更多细节讨论,欢迎留言。
社长认为,这是一个互联网改造度相对仍然较低的领域。与其说是互联网,不如说更偏家装。行业目前尚处于积累期,尚未迎来爆发。万亿市场里,如今虽然有土巴兔、齐家等企业,但并未诞生具有绝对的品牌认知度和霸占用户心智的公司。
之所以未出现爆发,跟家装行业的固有特征密不可分。产业链条非常长,报价不透明,时间周期长,行业标准也相对不固定、售后保障相对较差,且产品是非标品。
用户的痛点非常多,随便拎出来就能数个好几条,比如用户决策成本高,不清楚造价,难以把控时间,难以评估是否达标,无法了解工程进度,无处投诉等。行业痛点也非常多,跟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流程极长,供应链整合难度大,用户获取成本高,对装修公司的评估和监管难度大等。
另一方面,有一组数据也能看出这个行业的“钱景”。据说,业主平均10年装修一次,平均30人中只有1人有装修需求,平均的装修花费在15万元左右。低频次,低密度,高单价,长流程。这些特点导致这个领域始终有人有钱进来,却不停地有企业死去。
2015年这个领域据统计累计融资数超60笔,2016年前9个人有人统计,超过10家互联网家装企业获得亿元以上投资。但这个领域里还没有像出行、旅游等诸多领域一样产生巨头。
目前,市面上已经进入的玩家有平台撮合型企业如土巴兔,有垂直的整包平台有住网等,还有一些电商平台进入了这个领域。此外,一些地产公司也有自己的垂直互联网平台。绿城链家都在做垂直的互联网家装。
最后说说行业走向。
张颖今天在微博上总结了未来创业公司的七大注意要素,其中第一条说企业会越来越重,从而建立门槛。
家装行业也在经历这一过程,从2016年以来行业里有些玩家就开始从流量中介向自营模式转变,越做越重。这本质上是用户的要求决定的,只有重才能解决这个行业里的用户痛点。重也意味着,难以有指数级增长的可能性,一般的新入局者和没有长期大量资金注入者基本在这个领域没戏。
房地产行业的一些政策可能也会影响到行业格局。精装交付政策一来,前期没有拿下足够的市场份额,被地产商选择合作的几率很小,或者根本就难以与开发商自己的品牌竞争。马太效应凸显,小玩家可能会沦为大平台的供应商。
互联网家装企业,无论是土巴兔,齐家网,天猫E站,有住网,以及传统家装企业的互联网+的模式,目前发展都不太顺利,或者只是伪互联网+,鄙人认为它们走错了方向!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俩大功能:一、解决产品信息不对称,二、当一平台获客总成本达到一个质点时,形成巨大的自然流量,它的单个获客成本便趋向无限小。天猫、京东正是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特点在百货家电类已形成垄断之势,但建材家居类年销售额4万多亿市场,天猫、京东建材类销售比例不到10%,更不说装修设计施工市场。
互联网家装市场在互联网领域还是一块未被开垦的新大陆!
齐家网以团购起家,协助传统代理商促销、处理尾货库存,但根本上没有让代理商让利,撼动代理商的利益,故无法解决消费者的痛点。
土巴兔是一家新型互联网家装平台,获得58同城、红杉资本投资,2015年估10亿美金,但它的盈利能力还不如齐家网,它获得较多的家装流量,却解决不了它家居商城的流量及盈利。
美乐乐、东箭的完美家居等在烧钱自建线***验店时,忘了大量的投入致使成本高居,且传统代理商的体验店效果并不比它们差,也忘记这是一个整合的时代。
总之,互联网家装不能解决以下三点,很难有所突破:
消费者的痛点(装修良莠不齐,如何建立统一的标准,建材产品价格虚高,如何去中间化)
传统家装公司及材料代理商的利益(降低毛利还要保持利润,只有增量)
电商平台的流量(获客成本降低)
以上愚见,望指点探讨!
互联网家装其实就是伪命题,不懂装修只会讲概念。刚开始被忽悠,最后搅乱了整个家装市场。
导致消费者不信任家装公司,找十几家公司量房。大家拼命压价,最后呢?明里暗里增项增回来。
有人说互联网家装革了材料分销商的命,如今看来其实不然,互联网家装革了自己和差劲材料商和厂家的命。
而家装本身是供应链的运作,中国没几家能做好家装供应链。
阿里巴巴做不了家装,其他的也做不了。但做互联网广告中介到还活得不错。
作为中国家装龙头东易日盛,16年也才30亿的产值,但市场3万亿,其连一瓢都没拿到。
看到这,你应该就明白了,家装行业是套路最深的行业之一,它既坑行业老兵,更坑互联网家装。
凡是打上互联网家装的公司,一年后可以看,玩不好只有死。
本人预计,2017年将开始死掉一大批互联网家装公司。
总结一句话,这批互联网家装公司的目的不纯,导致走得方向也错了。
不是很看好互联网家装的模式,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互联网家装很可能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一、起了个大早的互联网家装
2008年前后,淘宝的成功开启了中国电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多个领域都涌现出垂直类电商平台,如做化妆品的聚美优品、卖鞋子的好乐买、卖包包的麦包包等。家装行业也不例外,齐家网和土巴兔就是最早的尝鲜者。
电商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存在消费者信任度和服务难度的问题,一些高价格、难服务的商品需要随着消费成熟、科技进步等才能解决。家装由于服务难度大、不透明等应该是电商最难覆盖的品类,本应在第五波浪潮爆发。中国互联网家装由于发力过早,违背了电商品类普及的路径,很多企业坚持不到市场成熟就已销声匿迹。
二、赶了个晚集的互联网家装
到了2015年,随着网购的成熟、移动互联网相关科技等进步,很多创业者和投资者认为互联网家装的春天要来了,于是又一窝蜂涌进该市场,2015年,互联网家装企业融资从上一年的41笔上升到123笔,也由此,2015年被成为互联网家装的元年。
2016年,行业融资下降到91笔。
2017年更是只有19笔。
2018年,有100多家互联网家装平台陆续倒闭。虽然,互联网家装的领军者齐家网在2018年成功上市,但市值一路下跌,到今天仅剩35亿港元,而其过往融资就高达近2亿美金。
为什么互联网家装发展如此艰难?根本还是因为线上的互联网平台无法改变线下家装产品非标化、信息不对称、收费不透明、服务难度大的弊病。
因此,创新的突破口仍是在于提升标准化,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信息对称、收费透明、服务模块化的转变,目前已经有企业在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功,分别是整装模式和全屋定制模式。
1、整装模式
从家装环节的上游房地产入手,通过与房产商合作开发样板房等,为购买者提供从硬装到软装一站式的整装服务。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房地产渠道为批量化的用户提供了相对标准化的家装套餐服务。代表企业是创立于2015年的艾佳生活,三年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此外,一些房地产巨头也推出了自己的整装平台,如恒达的橙家、万科的美好家等。随着精装房政策的推进,这种趋势还将加速。
2、全屋定制模式
从装修环节的下一个环节定制入手,借助定制企业规模化的门店、业务员和设计师等向上渗透,提供一站式的全屋定制,如尚品宅配、欧派、索菲亚等。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定制巨头一般都已拥有较强的数字化能力,具备了升级为平台的基础。再是,定制环节通常是整个大家居消费中最重要的环节,可以充分引流。最关键的是,定制巨头正是通过定制产品的相对标准化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张,如今顺理成章地可以把装修打包入定制也相对标准化,并依托线下强力的渠道控制,将大大改善家装弊病。
面对上游从房地产入手的拎包入驻模式和依托线下规模化渠道向上渗透的全屋定制模式,互联网家装堪称是夹缝中求生存,未来前景实在堪忧。
十年战略咨询,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战略和财经知识!
家里装修,买什么样的装饰画比较好看?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我是欧尚壹佰整体软装,感谢您的邀请。
装饰画是家装中比较靠后的一环,可以说是家装的点睛之笔,那么该如何挑选装饰画才能起到临门一脚的效果呢?下面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购买装饰画要参考家装的风格来挑选,不同的家装风格所对应的装饰画的画面风格、颜色自然也不会相同,这是装饰画能否起到装饰效果的基础。再好看的装饰画,如果风格不对,那也是南辕北辙,画蛇添足的。
其次装饰画的颜色要处于空间整体色调的范畴,如果装饰画比较大,比如是三联的或者四联的,处于沙发背景墙或电视背景墙的位置,装饰画的颜色要和家具的色调有所关联,这样整个空间的色调才会协调统一,如果装饰画比较小,它的颜色可以选择主色调的互补色来搭配,会起到提亮空间的作用。
选购装饰画,只要能把握好上面两点,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另外装饰画的尺寸和安装也要注意,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参照物,不管是沙发、电视柜、玄关柜还是床头,装饰画都要比参照物小一点,才不会出现头重脚轻的感觉,还有挂画的高度要以画的中心位于略高于人平视的位置,这是人最舒服的审视色度。
关于装饰画的问题就分享到这里,希望能帮到您。如果有什么具体想了解的,私信我,随时恭候您的垂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装修财经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装修财经知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