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给锂矿提供了1500亿利润,这是不合理的” 锂价合理区间引发讨论

bsmseo 2023-06-18 38 views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陈俊杰    

  2020下半年至今,锂价迎来了一波前所未有的行情。但这轮大周期并非线性向上,有4万/吨到60万/吨的单边上涨,有60万/吨到15万/吨单边下跌,也有目前再回到30万/吨的反弹。

  合理的锂价应该是什么价位?在6月17日(本周六)晚间央视财经《对话》将播出的《动力池产业,续航!》节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瑀,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聚在一起,畅谈锂价问题。王瑀认为10万元钱/吨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区间,但欧阳明高表示考虑到材料回收10万/吨到20万/吨之间比较合理。

  合理锂价要看成本线

  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锂价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大行情,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倍。由此引发了关于锂价定价的讨论。

  在央视财经《对话》“动力电池产业,续航!”的录制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欧阳明高,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瑀,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聚在一起,畅谈锂价问题。王瑀表示:“去年所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给锂矿产业提供了1500亿利润,这是不合理的。”

  王瑀提到公司去年很难受,“难受到亏损,难受到跟锂盐厂根本就没办法拿货。”王瑀认为,锂盐的价钱不应该超过10万元,他认为锂价应该按照成本定价,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盐湖提锂还是锂辉石提锂等,成本都是在3万元钱到8万元钱左右。如果锂盐卖到20万到60万的情况下,由于全球锂盐资源不缺,而目前中国探明储量比较少,有70%需要进口。这种情况下全世界资本都会进入这个市场,来进行锂盐博弈。最终结果就是未来首先达到平衡、供过于求、价格战,最终将回到近5万元的水平。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这个高速发展与供应链计划不匹配,就造成供需不平衡。去年年底锂盐价格达到60万,大部分锂盐来自贫矿,成本是在10万/吨-25万/吨之间。一旦要进入到相当理性阶段,10万/吨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区间。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认为,十年之后,中国动力电池依旧会领跑全球,“目前可以感受到竞争,但竞争对我们来说是动力。为了不让锂的价格大起大落,宁德时代开始布局买矿,扩大锂矿版图。”

  不过对于王瑀认同的锂价,欧阳明高有自己的意见:”我们曾经计算过,这个区间应该在10万/吨到20万/吨之间是比较合理。关键是怎么能调控到这个窗口。”这实际涉及到国家的锂供应资源安全,要有类似于石油的足够储备,紧急时候可以投放平缓价格。

  王瑀认为锂如果价格足够高,存在需求替代的可能,寻找接替锂的金属。他用了钴举例,由于2017年出现过钴金属大规模涨价,中国钴资源较为缺乏,进口需求较大,刚果(金)是中国主要的钴原料进口来源国。由于钴金属涨价到电池成本增高,动力电池行业进行去钴化的过程,“目前世界上的钴供应量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同样,考虑到锂资源价格影响,以及造成整个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源风险,对于孚能科技,我们推出了钠电池的解决方案,旨在平衡锂盐的供需不平衡。”

  钠离子电池是否替代锂离子电池,不同的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答案。刘宝生认同钠电的发展取决于锂电的价格,钠电之于锂电是优势互补的关系。不能用笼统的一句话说它要取代锂电,“结论是不能这么下的。”

  行业要重视未来的颠覆性技术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688.7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17.9GWh,同比增长71.8%。6月9日,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5月份,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233.5GWh,累计同比增长34.7%。

  不过今年以来,一季度装机遇冷带动全产业链价格下降,有一种声音认为动力电池飙不动了。

  “一个新产业的诞生都是从供不应求到过剩,再到合理的产能分配过程。我们目前的库存量是安全库存量,所以对我们来说没有产能过剩这个问题。”王瑀说。

  欧阳明高认为,不管什么产业都会是总量过剩,但优质产能不足。目前的动力电池产业应该是不过剩,而且竞争力越来越强。欧阳明高重点提到了增量需求——储能。

  “储能产业不是一个子行业,属于整体的行业,跟新能源汽车相提并论。储能产业的94%新型储能都是电池,这个电池跟动力电池没有本质区别。”他说,储能产业相当于变相加了两个动力电池产业。

  相比担忧产能过剩,欧阳明高认为更应该担忧行业遭遇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变化。第一是碳足迹,电池如何做到碳化?国外要碳足迹,对于电池材料循环回收要重视许多。第二是全链条自动化,这不光是说制造智能化。欧阳明高提到GPT大模型将给新能源产业链一个新的平台,会颠覆很多子行业,“这一种颠覆会导致原来拥有的制造优势大幅下降,它不需要人,全是机器、软件、数据。这不仅仅是电池,也是所有制造业都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yiqupy.cn/post/5445.html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